图为王贤会在乔木生态茶园基地

黄草坝可考证的种茶历史始于乾隆年间,是景谷最老的一座古茶山,被誉为隐藏在无量山深处的“世外茶源”。景谷连片规模种茶从黄草坝开始,然后才是民乐秧塔、小景谷的相继崛起,使得景谷县在清末民国年间成为与勐海、双江、凤庆并辔齐驱的核心产区。

茶以人兴,黄草坝茶的兴起跟当地王家、董家与杨家三个大家族有关。乾隆年间,董家初祖董奇玉从镇沅恩乐搬到黄草坝以寨定居,就开始利用当地产茶的资源优势扩大种植面积。到了清末,王氏家族出了著名乡绅王贡爷,其不但大力兴办教育,以德教化乡邻,还修路,置办各种产业,派人到双江勐库取来茶籽种在以寨,大规模扩大茶叶种植面积,并组织马帮将黄草坝茶销往临沧、昆明、大理等地,从而创造了黄草坝茶在清末民国的兴盛与辉煌。解放后,王家被评为地主,茶地被没收,一个兴茶家族就此败落,其倡导的茶事也没落在夕阳残照之中。在计划经济年代,黄草坝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没被列为茶叶重点产区,而是作为景谷茶厂默默无闻的一个原料基地而存在。

随着茶事的没落,深藏大山深处的黄草坝因交通不便而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,这个盛产美女帅哥的偏僻山村成了人口的净流出之地,青壮年纷纷到外打工,做生意,包地种茶叶、咖啡,留下老人看守祖业。王贤会这个从小就远近闻名的漂亮女孩,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加入了外出发展的队伍,在爷爷种下第一棵茶树的普文镇逆袭自己的事业……

王贤会是王贡爷的玄孙女,她在短短数年就做成景洪市普文镇的绿茶大户与品质标杆,资产上千万元,成为黄草坝人在外做茶的一个典范。在外面茶叶做得再好,心里也不踏实,黄草坝就是王贤会茶叶事业绕不开的源头活水,那里有她的故乡,有父老乡亲,有祖辈历代兴茶的往事,有从小就熟悉的一草一木,流淌着采茶对唱的山歌……于是,这位从黄草坝走出去的美女于2014年回到家乡,与亲哥哥王贤祥一起重拾王氏家族历代兴茶的祖业,将整体打造黄草坝古茶品牌,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
让我们走进这位美女茶人的心灵世界,去倾听充满传奇的创业故事,去感受其复兴黄草坝茶的拳拳之心……

图为黄草坝古茶树

王贤会的爷爷在普文农场栽下了第一棵茶树

冥冥中自有天意,老王家的人无论走到哪,都摆脱不了跟茶叶的干系。王贤会早年出外发展,原本想到工厂上班,结果阴差阳错一直在景洪市普文镇做绿茶,而她的爷爷解放初期就关在普文,竟然还是普文农场种茶第一人。

1950年,景谷解放,王家的幸福时光也宣告结束。王贤会的爷爷董文英是个极聪明的人,早在解放前夕就散尽家财,原本可以逃过一劫,但人算不如天算,被杨家告发抓去坐牢。

“我爷爷见形势要变了,就把家里财产送给家里的长工、佣人,把家里的柏木林送给老董家的一个董哥。老杨家的兄弟去当土匪,镇沅旧政府发公函要我爷爷去抓这两个人,因为是亲戚,我爷爷想救他们。我爷爷放枪提醒他们往回萨方向跑,他们却往镇沅方向跑,结果被打死了。杨家举报说是我爷爷害的,就被抓去普文农场坐牢。”

“我爷爷去普文农场劳改,本来要坐十二年牢,因育茶苗立功而减刑,坐了四年牢就放回来。他在1951年是作为第一批犯人,关进刚开办的普文劳改农场的。当时不通公路,将犯人捆绑起来,走路押送过去的。农场要搞茶园,问谁会育苗,我爷爷在老家种过茶,就说自己会。这样一来,普文农场第一棵茶树是我爷爷种的。”王贤会不胜唏嘘。

“我小时候非常勤快,采茶没背篓高,扫地没扫把高。我的特点是真诚、善良、勤劳,缺点是有点傻。其他家的小孩被哥哥姐姐骂,我从小就被哥哥姐姐爱。大人做什么,不用安排,我看见了,能做的全部做完了。”王贤会从小就跟父母采茶,“边采茶,边唱山歌,会唱采茶调子。‘茶树开花茶花香,想着哥哥在他乡,心里想着跟你走,可惜哥哥在他乡’,这是大姐姐编的,教我们唱。”

从小唱着采茶调长大的王贤会,心一直在远方。她二十岁初中毕业,就陷入了恐慌之中,因为她相貌与人品出众,当地许多男青年都等着其毕业来说亲。她不想草率嫁人重复父辈在当地的生活,于是毕业一个月后就选择了到外发展。

“95年,我初中毕业带着60元,跟一个同学出来,从景谷坐车到宁洱胶合板厂应聘。结果同学招工进去了,我没招进,钱用了只剩下二十元。我只好去勐海县勐阿找我包地种的姐姐,路费不够,坐车到普文大开河检查站只剩下6元。我只能下车先找工打。大开河有个堂哥在大平掌,他介绍我到餐厅上班,一个月60元,包吃住。”

就在这个餐厅,王贤会邂逅了跟自己一路打拼的丈夫。


外来妹的逆袭

“他命苦,9岁时父亲就死了,母亲带5个儿女,他又是最小的一个,经常又冷又饿。他家是1974年从宁洱德安搬来普文的。我可怜他,处长了变成亲情、感情,95年跟他在一起。他家里只有破房子,我跟借姐姐2000元盖了一个简易的新家住下。俩口子都打工。我采茶一天工钱12元,中午就要工钱,拿来买大米,买菜。我们的房子在公路边,白天热,晚上冷,白天蜡烛放在房间里都会烤坏。”

夫妻俩帮平掌大黑山茶场管理了两年茶地,一直忙着种茶、采茶,终于在1998年熬出头来,因茶场破产,按2100元一亩的价钱分了十三亩茶地。虽然是贷款买的茶地,毕竟拥有属于自己的产业。而且98、99年茶价起来了,茶地一分就卖鲜叶,到处拉着卖,俩口子学做生意。

就在这时,吃苦耐劳的王贤会展现出经商的天赋,通过做当时火热的大红菌生意赚了点小钱。

王贤会拿卖鲜叶的150元去尝试收大红菌,转手卖给烤菌子的老板,当天就赚200元。当时做大红菌生意的人很多,她靠着质量信誉与抢占市场先机而屡屡胜出。“烤菌子的老板说要一朵朵去捡,不要弄烂,不要有杂草,我严格去做了,

老板就给我600元本钱,让我专门去收菌,因为我收来的菌比别人质量高得多。第二年,我让老公回黄草坝去收,在一个叔叔家建了当地第一家烤房,当年赚了2000元。翻过一年,大家都搞烤房,我就叫老公收烤好的干菌,又赚了几千元。再过一年,大家跟着我们做,竞争激烈,干菌也收不了。”

王贤会告别做烂了的菌子生意,于2000年转来收鲜叶卖,并投资建厂,打出自己的质量信誉品牌,借助云南名优绿茶的兴起,在21世纪初赚了个盆满钵溢,也成为普文镇赫赫有名的茶老板,在当地竖立起绿茶的标杆。

缺资金与技术与销售渠道的她,创业期做得异常艰难曲折。“最开始,叫两个思茅女老板来投资,建了个小小的加工厂,钱没赚到,学了一点初步的技术。她们撤资就把机器带走了,我们只好找一个傣族大爹借了一万元,加上自己不到3000元的积蓄,作为启动资金,找思茅茶机厂买了杀青机等一套价值2.2万元的制茶设备,好说歹说付了一半钱拉回来。”

2001年,俩口子将真正属于自己的茶厂建起来了,再通过一年多的四处请教,苦心钻研技术,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,终于在2002年遇见了人生的贵人,其也在短短数年置下上千万元的资产。

“现知名茶企金福茶厂老板杜金福,当年在昆明金实茶城帮思佳茶业做采购,其来思茅、版纳一带考察,从勐海回来,车子坏在我们厂门前的公路边。我们的工人帮忙推车,因这个缘分他来我们厂考察,见我们做的碧螺春质量不错,就要了几件去卖,效果好,后来就经常几十件、几十件的要。其他一些老板也开始大量找我拿茶,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。到了2007年,我有1100万元资产,其中茶地1100亩,在普文街上花120万元买了景洪市茶厂,贷款550万元将之升级改造成白毫茶厂。”

回顾创业史,王贤会吃了太多的苦,“老公负责对外做销售,我负责茶厂。做玉环茶的那一两年我正怀小女儿,要做饭,要称鲜叶,要管工人……”

图为王贤会与好友“农妈妈”

全面提升黄草坝茶品质

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,也牵连到绿茶销售,王贤会的茶叶生意也陷入低谷,直到2010年才还清债务。这时茶叶市场也逐渐回暖,正当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却遭遇了人生变故,直到2012年才走出雾霾,重新笑对人生。2013年,古树茶市场疯狂,黄草坝茶价猛涨,外出多年的黄草坝人纷纷回家开荒种茶,制茶。

2015年,普洱茶回归理性,市场进入精耕细作时期,也同时进入了资源深度整合的时代。黄草坝茶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名气,但毕竟是二三线茶区,因香、甜,茶气足,其往往被拿去冒充困鹿山、景迈茶。怎样从一流的原料基地,变成一流的公共品牌?历代兴茶的老王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,这一次的重担交到了王贤祥、王贤会身上。

在外打拼将近20年的王贤会,想起了王氏家族历代兴茶的往事,一代代王家人都为家乡做贡献,作为王贡爷的玄孙女,自己有责任与义务为家乡的茶叶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。

2014年,兄妹俩相约回黄草坝做茶。通过一年的尝试,王贤会认为要整体打造黄草坝茶,品质是关键,先做出毛茶标杆,再进行品牌化运作,最后通过整合大资源实现茶产业的腾飞。

抓品质一向是王贤会的长项,白毫茶厂之所以成为普文绿茶的标杆就是其狠抓品质的结果。那些年为做好茶叶,她先后向梅兰茶厂、青山茶厂等典范企业学习做手工茶、碧螺春,与茶农、政府建立了紧密联系,其亲手缔造的白毫茶厂靠质量赢得市场,在思茅茶叶市场影响力很大,家里、厂里随时停满车,客户、宾客、领导盈门。“老百姓相信我,叫五六岁小孩子提鲜叶来交,我不在,茶农把鲜叶倒在萎凋槽上就回去,说相信我会如实称重填单。茶农交鲜叶,不看秤,不问价格,只要个单子就走。周边老百姓的鲜叶不给来抢鲜叶的老板,宁愿走路一公里多,说是要卖给老板娘。在普文,除了普文茶厂、青山茶厂、东定茶厂三家以基地为主的茶厂,就算白毫茶厂响当当。我会做人,政府把我们竖为标杆,作为诚信企业在宣传,有新项目,搞活动,做宣传,都会主动来跟我们联系。”

王贤会认为提升黄草坝茶品质的关键在于,引导老百姓大小树分开采,大幅度提升初制工艺,这样一来才能真正竖立起毛茶标杆。同时要走差异化路线,引进新工艺,开拓新市场。王贤会通过对黄草坝茶品质的综合考量,其认为香气好、口感甜,非常适合做最近一两年崛起的市场新宠——晒红。她打算拿最优质的古树春茶来做普洱,竖立黄草坝普洱茶品质的标杆,然后用夏秋古树茶、小树茶来做晒红。在晒红产业开发方面,其打算跟普洱市龙头国企——天下普洱茶国公司合作。茶国公司也是晒红的首倡者与标准制定者,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、市场开拓能力与文化品牌包装能力。黄草坝一流的原料,遇见茶国公司这样一流的品牌,定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

图为普洱市茶源广场形象店开业大吉

科技引领生态农业未来

在王贤会的事业版图里,以黄草坝古茶为核心基地,同时在普洱与版纳布局生态茶园、精品咖啡产业与特色农产品基地,打造引领绿色消费潮流的生态高地。

今年春节还没过完,王贤会就在普洱市茶源广场隆重推出了主打茶叶与咖啡的形象店,挂起了白毫茶厂与西双版纳金穗源科技公司两个金字招牌。

挂白毫茶厂是因为,其是她十年如一日亲手带大的孩子,已经成为云南绿茶领域的一个标杆,其将升级为以普洱茶、红茶为主的新锐品牌茶企。白毫是用料等级很高的茶叶,其往往用来加工名优茶,取名白毫茶厂其实就是做最生态、最优质的茶叶之意,通过构建质量可溯源体系,用最干净、最好喝的茶叶为人类的大健康事业做贡献。

之所以取名西双版纳金穗源科技公司,“金穗”代表生态农业、精品农业,“源”代表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与品质,而且其是引领时代发展潮流的企业,将与科研机构合作,用科技创新打造全新的种植、加工基地,用产品研发来开拓全新的高端市场。

白毫茶厂与金穗源科技公司以茶叶、咖啡为主业,砂仁等特色农产品为补充,其将围绕“生态、创新、科技、品质”做核心文章。

在茶叶版块,除了高规格的黄草坝古茶基地以外,王贤会还在景洪勐旺乡的大山深处精选了450亩茶地,打造原生态乔木茶基地。这个生态茶基地最高山峰海拔1600米,周边全部是森林,茶园栽有果树等覆阴树,将与科研单位合作,做生态茶园示范基地,按照全生态模式来管理,不打农药,不施化肥,把咖啡壳装在羊粪里沤肥,然后施到茶地里,用捕虫板粘小虫子。

有了一流的茶园基地作支撑,公司对优质原料进行深度开发,主打乔木红茶,同时用古树料做普洱茶、红茶、晒红精品,提供从茶园、加工到门店、电商一条龙产业深度开发服务,打造优质稳定的原料基地,在做第一流的原料供应商的同时,积极开发自有产品,进行品牌与渠道运作,让白毫茶厂的名优茶品香飘四海。

王贤会涉足咖啡产业多年,在版纳拥有优质的高海拔咖啡种植园(海拔1400—1500米)。其正在与普洱市咖啡协会合作,请协会专家团来指导种植、加工技术,打造精品咖啡基地,构建从种植、加工、晒场、仓储、销售一条龙的高品质、全生态的咖啡产业链。

去年,她尝试做了一些高品质咖啡,普洱市咖啡协会专家杯品后,认为达到精品咖啡的标准,今年将在咖啡专家指导下除了提升传统的水洗豆加工技术以外,积极引入鲜果日晒与蜜处理两种先进的加工技术,以实现由大宗咖啡生产向精品咖啡豆转型,进军国内外高端市场。

水洗豆,是将咖啡鲜果脱皮,发酵两次后清洗,晒干,脱成咖啡米,成为精品豆。这是传统的加工技术。鲜果日晒,是将鲜果晒干,然后直接脱去果皮与种壳变成咖啡米,其没有发酵过程。蜜处理,是将鲜果脱皮,不发酵,在大棚下阴干,有果味,加工过程比鲜果日晒要快些。鲜果日晒与蜜处理都属于面世才两三年的新技术,还没有大规模推广,咖啡协会打算把王贤会的基地作为推广示范基地,倾力打造精品咖啡工程。用这两种新技术加工的咖啡,带有果味,属于顶级咖啡,在咖啡厅里卖几千元的价格,咖啡协会帮助对接高端客户。


图为母亲就像黄草坝的古茶树一样寂静,但总是给人以前行的希望

“以前这些豆子都是在国内销售,用最传统的方式加工的,卖不上价。我做生态咖啡,是为了国外的大市场,所以我要求咖啡园尽量少用农药,全部施有机肥,以达到出口欧盟标准。自己虽然做得不多,但要求达到高品质。台湾的咖啡专家来到大陆,他们认为中国还没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喝咖啡,如果像茶叶一样普及,咖啡市场潜力无限。他们说台湾咖啡市场已经饱和,所以都来大陆发展,他们想让中国每家每户,每个人,打开冰箱都喝咖啡。现在需要做的,一是咖啡的普及,二是咖啡品质的提升。”

“我这两年,母亲与儿女是我的精神支柱,茶叶、咖啡与故乡是我奋发的源泉。过去十多年学到的东西,还没有我一个人直接打拼的这两年得到的多。人生路上遇到许多贵人,帮我度过一个个难关,我想将他们的照片放在文章里一一表示最诚挚的感谢……”一切的事业说到底都是人事,都有珍藏在背后的一份份艰辛与感动,这位坚强的美女茶人已经走出人生最黑暗的底色,将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明亮的未来,她眼眶湿润着,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前行!

图为快乐的儿女,幸福的一家

 

文/白马非马     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

喜欢古树茶的茶友,可以联系古树茶玩家康姐微信5137648交流,添加暗号:喜欢古树茶。

点击复制微信号
相关阅读 王贤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