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早,薄雾还未散开,我们就驱车在山路间穿梭,满眼的绿意开启了新的旅程,下一站,就是到景谷县民乐镇看看久已耳闻的秧塔大白茶。据说,秧塔大白茶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茶品,以前还是贡茶,怎么能不去看看呢?

清代雍正年间以来,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,视为朝廷进贡珍品,清政府规定,贡茶由思茅厅置办。清《普洱府志》卷十九有载,每年贡茶为四种:团茶(五斤重团茶、三斤重团茶、一斤重团茶、四两重团茶、一两五钱重团茶)、瓶盛芽茶、蕊茶、匣盛茶膏共八色。在清道光年间,秧塔大白茶被珍制为“白龙须茶”,用红线扎成谷穗型,进贡给土司和皇朝。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,制作传统晒青茶,以春茶为佳,谷花茶次之,尤以清明前最好,称明前春尖,制成炒青,烘青茶类,香气更好,毫色银灰,汤青绿。

昨夜,秧塔村下了一场大雨,土路上泥泞不堪,距离镇政府1 6 公里的路我们居然花了4 0 多分钟才到达。好在开的都是越野车,加大马力才得以勉强通过。到达村秧塔小组,我们就要步行进入茶园,由于茶林很密,我们找了一户农家的小伙子来给大伙儿引路,小伙子叫阿郎,今年才16岁,那张质朴与真诚的脸上总是笑嘻嘻的。

跟随阿郎的脚步踩着泥泞的小路一直走,穿过一小片核桃林,便看见笼罩着层层薄雾的大白茶园,“秧塔大白茶只产于民乐镇大村秧塔这个地区,这里在海拔1600至1700米左右,气候温和,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土地肥沃。

秧塔大白茶是稀有品种,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成片的古茶树,以前也尝试过将大白茶移栽到其他地方扩大产量,增加茶农收入,但是一离开这里,茶树就变成普通品种了。这些茶树一年可以为农户带来三万元以上的收入,茶叶市场好的那段时间一年收入十几万的农户也很多。”惊讶地看着阿郎,问他怎么对茶园如此了解,阿郎有些羞涩地说:“每年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看茶树,我是主,他们是客,客人问主人,主人回答不出来,那多丢人啊。”说到这,阿郎爽朗地笑了,他摘下一片叶子放到我手上,“看,这一片叶子比你手都大。”我捧着长椭圆形的茶叶,细细琢磨,发现叶子特别得厚而柔软,茸毛很多,闪着白色的银光,还真比我的手长出一大截。“大白茶与其他茶叶的明显差别在于,芽叶披满茸毛、成茶肥硕重实,白毫丰满,泡出来茶汤清凉,喝起来气味清香。每棵茶树都长得枝叶茂盛,新芽肥壮。在清代,这里的土官责令茶农精心采制,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呢。”

茶园里阵阵清香伴着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,红稠的泥土早已轻轻地覆盖了双脚。我们在茶林里转悠,正好碰到一位在树上采茶的老奶奶,这位头发花白、满脸皱纹的老人家,精神矍铄、满脸笑容,还没等我开口,她就一个劲比划说:“到家里坐,到家里坐,我耳朵不好,到家里坐。”话还没说完,老人就麻利地下了树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真不敢相信这样年纪的老奶奶身手还能这么利索。随着老奶奶到了一个干净、整洁的农家小院里,里面住着老人一家五口,老奶奶姓王,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。她说,这段时间家人都出去务农了,中午才会回来。由于昨夜的大雨让院子里有些积水,王奶奶怕弄湿我们的鞋子就请大伙儿到屋里坐。刚落座,她就把今年的春茶拿给我们品尝与欣赏,粗长的条索感觉特别肥壮,颜色银白,闪闪发亮,捏起来手感细腻,像是摸到了宠物顺滑的皮毛,美得还好像绸缎,带着与生俱来的独特光泽。大大的口缸就是泡茶的主要工具,她提起一只斑驳的水壶往口缸里面灌水时,这个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,黝黑而勤劳的双手泡的不仅仅是茶,更是朴实无华的生活和纯朴善良的心,我们要将这个片段永远留存在记忆里。

突然想起有人说喝茶暖心,没错,手中这杯热腾腾的清茶在此刻就像是无声的幸福与满足,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,暖着心。看着散落在山腰上的村村寨寨,我们依依不舍地挥别了这块可爱的土地,我想也只有在这样高山密林的云雾之中,才能看到如此淳朴的民族,找到如此恬静、宜人、闲适的山野。

喜欢古树茶的茶友,可以联系古树茶玩家康姐微信5137648交流,添加暗号:喜欢古树茶。

点击复制微信号
相关阅读 大白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