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箐河为何如此吸引人?生态是毫无疑问最大的亮点,连基本的路都没有,沿着小河徒步两三个小时才抵达茶地。这里问题就来了,也有的,走十多分钟便到了茶地,也有的半小时就到,也有的需要三四个小时。铜箐河之所以被诟病“乱”,这便是一个原因之一。两千年初,茶开始有值钱的苗头,铜箐河不知道在谁的带动下,一度兴起一个荒唐的事:从国有林里面移植茶树到外面自己的地里。当地当时半大不小的孩子,将这事称为:他们又在做假茶了。因为那时候,国有林的野放茶是认为不能喝的,最起码也是上不得台面的,树大,芽头多,被移植,采摘后也是冒充台地茶,掺杂在台地茶里面出售的。现在听来,匪夷所思。
另外,过了几年又出现另外一种奇葩现象:补种。而补种又分为两种主要表现形式,一种是在原来国有林茶地里面补种小树,一种是用国有林的小树或者种子,在原来铜箐河国有林茶地更远的地方补种。
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四种茶地做出来的茶的大概区别,当然,一切都是我个人的调查,个人的分析和总结,不正确地方,还敬请各位斧正。
1、真正国有林的茶,条索长并且黑亮。冲泡后,深林特有的香气很浓,水路极细,胶质感十足,但同时从第一泡开始,苦涩就展现,涩是重于苦的,这种苦涩是极其类似老班章的美好的感受。但新茶做出来,涩化得相对慢,优点是生津连绵不去,口感饱满厚重。
2、移植出来的国有林茶树做出来的茶:条索灰白,冲泡后,香气十足,茶杯未到嘴,便猛烈袭来。水路,汤感和1类似,唯独喉韵的感觉来得比较慢(这里怎么描述这个感觉呢,就是喉咙是满满才会感受到逐渐下沉的喉韵)。苦涩感协调性很好。
3、移植到更深处的小树上。条索和1几乎一样,主要和1的区别是香气弱一些水路相对粗一点点。涩感微弱一些,但苦味更强,隐约有一种寡寡的苦味。喉韵比2好,接近1.4 国有林里面补种的小树。条索颜色间于1,2之间。苦涩味均是最轻微的,对于很多新茶友来说,可能适口度反而最佳。当然,纸面得来终觉浅,加上我描述过于简单,只能做个初步的了解。但我经过反复对比着喝,还是能喝对这四种铜箐河做出准确判断。总之,真正的国有林铜箐河,内含物质丰富,苦底明显,涩感比较重,整体给人厚重,饱满感,普遍认为存放价值高。
喜欢古树茶的茶友,可以联系易武茶玩家海哥微信849953交流,添加暗号:喜欢古树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