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易武山的那边,有很长的一条河,瑶族丁家寨范围内的弯弓附近叫弯弓河,过了弯弓到了刮风寨那边有一条三家河,再到下游还有河。我猜想有些茶的名字就以河段命名,或者河段以茶地命名。
这个地区的茶我做了二个风格,既然刚猛的那款茶叫弯弓,这一款茶就叫弯弓河吧。茶地选取的是4块茶地混合,风格也与弯弓那款茶大相径庭。
茶有着不同的个性,自然会吸引不同性格的人,茶的风格本无高低,只是“商家”习惯去给不同风格的茶一个地位上的不同,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个人对茶的认知上。马克思已经说过:“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二片树叶”,茶也一样,既然都是共饮一河水,哪有什么高低。虽然土壤有一定影响,但是那不是全部。真要较真起来,每块地的每颗树都能玩出花样来。
选茶做茶,我的要求很简单,协调即可。弯弓河的茶树也不大,就图片那样,树龄不知道多少年,反正这一带的茶都这个大小,高杆有是有,就那么一点点,不可能做成商品在卖,要是茶友信高杆的图片就是买到喝到的茶,我也就不多说了。
茶饼圆润、饱满,条索紧结,色泽偏深,白毫油亮,饼面油润。闻着带清雅透润的花蜜香。
茶品:2019年弯弓河春
投茶:9g
用水:珍茗山泉
时间:2020.3.3
干茶撬开静置5分钟,闻着花蜜香浓郁沉稳,带淡淡的栀子花香。热闻花蜜香。
洗茶水细腻润滑,汤含花香,一小口咽下后呼吸间都是淡雅的花蜜香。
第一泡,绵滑有稠感,但不浓。汤圆润,似时间打磨后的感觉,茶汤咽下后香气在口腔呼吸间持久,微涩。体感缓缓从后背向上。
第二泡,绵糯含香,汤显得轻(对口腔的冲击力没弯弓强)。一分钟后,舌面轻轻的涩。
第三泡,挂杯花蜜香沉稳甜润,汤绵滑,缺一点刚猛之力。叶底花蜜香,舌面、二侧有涩停留。
第四泡,水含花蜜香,绵糯缺一点持久(汤过以后舌面感觉略空),口腔为淡淡花香,涩比上一泡又重一丝。从第3泡开始,胃部虽然有反应,但不是偏暖的(个人感觉为偏寒的收敛感)。
第五泡,绵甜,汤含香,稠感略有下降,涩显(质轻)停留舌面。
第六泡,甜滑有绵感,含花香,但茶水绵得没啥力度,舌面涩显。
第七泡,甜滑有绵,含花香,舌面显涩。呼吸间淡淡花香。
第八泡,质轻,水蜜糖甜滑,甜度很高。呼吸间还略有花香。
第九泡(1m),稠甜略有花香,汤绵滑有糯感。微微涩。寒凉的感觉还在
第十泡,甜滑,略有一点水水的。
第十一泡,甜。略有一点水水的。微涩
第十二泡,甜滑微有稠感。很甜的甜
第十三泡,甜滑带甜香。微涩。
第十四泡,甜,无水味。
混合茶汤,金黄油润有稠感,入口绵糯滑,有稠感,微涩略带苦底。茶汤偏柔腻的风格。
叶底黄绿油润,柔软,弹性好,闻着略有水汽,显甜香。
这是一款典型易武风格的弯弓茶,细腻而绵润,香气也润。也许因为周边小水流比弯弓的茶地略多,水的滋润更多一点,这款茶的香潤上比弯弓突出,但是在茶汤的力度上弯弓却更胜一筹。别扯什么易武茶如太极的,文字远比茶精彩。
从茶性来说,这一款弯弓河比之弯弓而言,这款茶更偏寒凉一些,虽然茶汤入口的愉悦感好于弯弓,但是新茶虽香,别贪杯。褪去寒凉的弯弓河,又是另一个风格。
喜欢古树茶的茶友,可以联系易武茶玩家海哥微信849953交流,添加暗号:喜欢古树茶。